歷年出版論文集 《法制史研究》 臺灣地區研究目錄

 

法律史研究室歷年出版論文集

出版年 論文集 簡介

內容

2019

 

《中華法理的產生、應用與轉變─刑法志、婚外情、生命刑》

本書收錄2017年7月19至21日由中研院史語所法律史研究室所舉辦之「中華法理的產生、應用與轉變:刑法志、婚外情、生命刑」學術研討會之論文,共八篇。其中刑法志三篇,婚外情二篇,生命刑三篇;秦漢二篇,唐宋三篇,元代二篇,清代以降一篇。全書以刑法志、婚外情、生命刑三個主題探究中華法理的特色所在,並就各個時代的法制討論歷史發展中的理想與現實、變化與不變。 (本書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會議論文集之二十)
關鍵詞:中華法理、刑法志、婚外情、生命刑

研討會訊息:中華法理的產生、應用與轉變

目次
2016

《史料與法史學》

主要目的是針對史料,或重新解讀,或以實例呈現運用史料的方法,或提出可做的新題目。除序言作為書評之外,共有九篇論文,涵蓋秦漢到清代臺灣,又有四位同學對五篇論文提出回應,作為附錄。

研討會訊息:史料與法史學

 

目次全文

2013

《性別、宗教、種族、階級與中國傳統司法》

本論文集的十篇論文探討性別、宗教、種族、階級對中國傳統司法的影響。

張文晶〈唐代的女性與訴訟〉認為影響判決的因素,主要是女性在家中的「角色」和「身分」而非「性別」。臧健〈南宋時期立嗣繼產官司中的女性〉則指出情、理、法、事實的重要性不下於性別。

柳立言〈從《名公書判清明集》看南宋審判宗教犯罪的範例〉指出判決大同小異的因素,如制度的約束。黃靜嘉、胡學丞〈從黜邪崇正到破除迷信〉認為妖術被輕罪化和除罪化,得力於西學和科學。林端、蔡博方〈清末民初繼受西法後的宗教團體法人化問題〉指出影響法人化的原因有政治外交、政府態度,和寺廟型態等。

劉曉認為〈元代司法審判中種族因素的影響〉不如「各從本俗」重要,四等人制也非法有明文。Joseph Dennis(戴思哲)探討〈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Legal Texts in Ming and Early-Qing Gansu〉如何提升了少數民族地區的法律水平。Thomas Buoye(步德茂)的〈Evenhandedness and Excess: The Diverse Fat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Women in Qing Criminal Justice〉認為國家政策有時凌駕種族與性別的考量。

吳豔紅〈試論明代中後期生員的司法參與〉指出生員這身分之於百姓享有部分優待,之於鄉宦和地方官則無大優勢。黃源盛〈從半人半物到齊民──晚清民國禁革買賣奴婢的光與影〉認為終止奴婢制度的主要推手是自由平等和人性尊嚴等西方理念。

研討會訊息:性別、宗教、種族、階級、與中國傳統司法

目次全文
2009

《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

本書9篇論文的作者,由奏摺、題本、州縣檔案、衛選簿等官方史料,以及契約文書、訟師秘本等民間史料,分別討論了明清中國的訟師心態、軍戶充繼、科考假冒名籍、禁?民間祠祀,以及犯姦、親屬間的人命案件、買賣妻子,乃至於契約與習慣法問題、船運糾紛等議題;各篇文章試圖這些不同的法律現象放入一個更廣?的社會史、政治史、經濟史與文化史視野做更細緻與宏觀的考察。

9篇論文至少涉及以下四項議題:一、澄清那些足以支撐明清司法的核心價值觀;二、說明當時社會經濟與司法體系的互動關係;三、明清中國有關法律的話語(discourse)、修辭(rhetoric)與形象(image)等問題;四、中國法史學作品如何可與西方法律演變做更有效的比較與對話。藉由探究這四大類議題,本書希望對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問題,提供更具體而有用的論證與觀察。

研討會訊息:明清司法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

目次
2008

《中國史新論‧法律史分冊——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之形成與轉變》

攤開中國律法歷史,你知道為什麼法律儒家化出現在魏晉南北朝的分裂時期?何以治亂世不用嚴刑,反倒是德主刑輔?明代如何基於稅賦與兵役考量,削弱女兒的繼承權?日治時期如何因殖民政府的愚民心態,對若干陋習不予導正?近代中國法治如何從「民刑渾沌」演化至「民刑分立」?追根溯源,這些都是法律的文化效應。

到底什麼是「法律文化」?這是一種由法律各個部門所撞擊出的文化效應,包括法律知識、制度、思想、信仰、建築、心理、教育、考試、人群、習慣、儀式、行為等,中國傳統法律文化正是由立法者、司法者、守法者和犯法者所集體形成的,也造就出不同的律法更迭。

本論文集特別邀請東、西方學者著眼「中國傳統法律文化的形成與轉變」,透過九篇論文探析「法律文化的歷史發展」、「法律文化與精英文化的互動」、「法律文化與大眾文化的互動」三大面向,以歷史、政治與文化為經緯,窺破不同時代背景下的法律文化玄機。 引領讀者循著歷史軌跡,窺探殷周禮制為本的法律文化如何在先秦時代轉向法家,乃至晉唐發展崇尚儒家為本的法律文化,直到清末才被改變,同時也援引歷史點滴、例證或俗諺,引導讀者細究執法者的思想和行為如何影響司法和立法,以及百姓對法律的了解及其與當代成文法的異同,深入中國法律文化。

目次
2008

《傳統中國法律的理念與實踐》

史語所於1998年7月1日正式成立法律史研究室。這本論文集的孕育,始自2002年。當時該室以「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之研究——審判:理論與實踐」為題,申請得到中研院人文組「跨所(處)研究先期規劃」的資助,從2002年1月1日至12月31日,由黃源盛和柳立言共同主持,結合來自十四個學術單位分屬歷史、法律和社會學的師生約三十人,環繞春秋折獄和秦律,舉行了約十七次的報告和討論。大家覺得效果不錯,除了繼續向中研院爭取資助,把研讀範圍擴大至秦漢以後,同時認為應該把成果向國際學界推介,於是開始準備一次小型的國際會議。2004年12月4至5日,「經義折獄與傳統法律」會議在史語所召開,主辦單位是史語所,協辦單位是政治大學法學院基礎法學中心和中國法制史學會,共發表十四篇論文,其中九篇構成本論文集。

研討會訊息: 經義折獄與傳統法律

 

目次全文

《中華法理的產生、應用與轉變─刑法志、婚外情、生命刑》

法律史研究室主編,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19.12

作者 篇名 下載
劉欣寧 代序 不提供下載
黃正建 新舊《唐書‧刑法志》的比較研究
趙 晶 論宋太宗的法律事功與法制困境 ──從《宋史‧刑法志》說起
劉 曉 元代法律形式與法律體系的構建
劉欣寧 秦漢律令中的婚姻與奸
洪金富 元代姦非案疑題試解
水間大輔 秦漢時期的死刑與暴屍、埋葬
陳俊強 唐代死刑發展的幾個轉折
林文凱 清代到日治時代臺灣統治理性的演變:以生命刑為中心的地方法律社會史考察

回選單

《史料與法史學》

柳立言編,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16.08

作者 篇名 下載
柳立言 序論
徐世虹 文獻解讀與秦漢律本體認識
籾山明 簡牘文書學與法制史──以里耶秦簡為例
宮宅潔 中國古代「罪」的概念──罪穢、淨化、分界
李均明 長沙五一廣場東漢簡牘考證八則
韓樹峰 漢晉法律的清約化之路
趙晶 唐令復原所據史料檢證──以令式分辨為線索
柳立言 從立法的角度重新考察宋代曾否禁巫
王泰升、曾文亮、吳俊瑩 論清朝地方衙門審案機制的運作──以《淡新檔案》為中心
林文凱 清代法律史研究的方法論檢討──「地方法律社會史」研究提出的對話
張庭瑀 讀徐世虹〈文獻解讀與秦漢律本體的認識〉
張庭瑀 讀宮宅潔〈中國古代「罪」的概念──罪穢、淨化、分界〉
陳品伶 讀韓樹峰〈漢晉法律的清約化之路〉
林 明 讀王泰升等〈論清朝地方衙門審案機制的運作──以《淡新檔案》為中心〉
蕭妤函 讀林文凱〈清代法律史研究的方法論檢討──「地方法律社會史」研究提出的對話〉

回選單

《性別、宗教、種族、階級與中國傳統司法》

柳立言編,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13

作者 篇名 下載
柳立言 序論
張文晶 唐代的女性與訴訟──以判文為中心
臧健 南宋時期立嗣繼產官司中的女性
柳立言 從《名公書判清明集》看南宋審判宗教犯罪的範例
黄静嘉
胡學丞
從黜邪崇正到破除迷信:清末民國「妖術傷、殺人」律例的近代化
林端
蔡博方
清末民初繼受西法後的宗教團體法人化問題:以本土佛道寺廟為例 不提供下載
劉曉 元代司法審判中種族因素的影響
Joseph Dennis Legal education and the circulation of legal texts in Ming and Early-Qing gansu
Thomas Buoye Evenhandedness and excess:the diverse fates of ethnic minorities and women in Qing criminal justice
吳豔紅 試論明代中後期生員的司法參與
黄源盛 從半人半物到齊民-晚清民國禁革買賣奴婢的光與影

回選單

《明清法律運作中的權力與文化》

邱澎生、陳熙遠編,臺北:中研院、聯經,2009

作者 篇名 下載
王汎森 不提供下載
岸本美緒 導論
部一 法律規範與社會實踐
夫馬進 訟師秘本《珥筆肯綮》所見的訟師實象 
于志嘉 論明代垛集軍戶的軍役更代——兼論明代軍戶制度中戶名不動代役的現象
陳熙遠 在民間信仰與國家權力交疊的邊緣:以明代南京一座祠祀的禁毀為例證
岸本美緒 冒捐冒考訴訟與清代地方社會
賴惠敏 法律與社會——論清代的犯姦案
部二 經濟生計與法律規範

鞏濤
Jerome Bourgon

地毯上的圖案:試論清代法律文化中的「習慣」與「契約」
步德茂
Thomas Buoye
18世紀山東的殺害親人案件:貧窮、絕望與司法審判中的政治操作
邱澎生 國法與幫規:清代前期重慶城的船運糾紛解決機制
蘇成捷
Matthew Sommer
清代縣衙的賣妻案件審判:以272件巴縣、南部與寶坻縣案

回選單

《中國史新論‧法律史分冊——中國傳統法律文化之形成與轉變》

柳立言主編,王汎森總策劃,臺北:中央研究院、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8

作者 篇名 下載
王汎森

中國史新論總序

不提供下載
柳立言 導言
張有智
李亞峰
論法文化在先秦時期的孕育
高明士 法文化的定型:禮主刑輔原理的確立
馬若斐 重估由漢至唐的「法律儒家化」
柏清韻 遼金元法律及其對中國法律傳統的影響
黃靜嘉 日本殖民統治對臺灣法文化之影響:以殖民地法院有關身分法「舊慣」之判例為例
柳立言 青天窗外無青天:胡穎與宋末司法
王志強 清代司法中的法律推理
黃源盛 民刑分立之後—民初大理院民事審判法源諸問題
郭建 「王子犯法,庶民同罪」?
Geoffrey MacCormack A reassessment of the “Confucianization of the law”from the Han to the T'ang
Bettine Birge Law of the Liao, Jin, and Yuan, and its impact on the Chinese legal tradition

回選單

《傳統中國法律的理念與實踐》

柳立言編,臺北:中研院史語所,2008

作者 篇名 下載
柳立言
高恒 公羊春秋學與中國傳統法制
黃源盛 兩漢春秋折獄「原心定罪」的刑法理論
邢義田 秦或西漢初和姦案中所見的親屬倫理關係──江陵張家山二四七號墓《奏讞書》簡180-196考論
黃靜嘉 中國傳統法制之儒家化之登場、體系化及途窮──以程樹德編兩漢春秋決獄案例為切入點
江玉林 經義折獄、刑獄治理與傳統法律的文化格局──從朱熹〈戊申延和奏劄〉談起 不提供下載

徐世虹
漢代社會中的非刑法法律機制
陳登武 白居易「百道判」試析──兼論經義折獄的影響
馬伯良
Brian E. McKnight
Some Thoughts on Law and Morality in Sung Justice 不提供下載
陶安 試論「情」概念的法律涵義──以明清秋審制度為材料

回選單

 

版權聲明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NoDerivs 2.0 Taiwan License.

本網站版權為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所有

Copyright(C) by Institute of History and Philology 2004-2011.